在发生工伤事故后,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往往会进行工伤认定和赔偿协商。那么,工伤签字后单位是否会有赔偿?
一、工伤签定后单位会有赔偿吗
一般情况下,工伤签字后单位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。工伤认定是确定劳动者是否属于工伤的法律程序。在工伤认定后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等相关规定,及时足额支付下列费用:
1. 医疗费:包括工伤治疗、康复以及辅助器具的费用。
2. 误工费:因工伤导致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。
3. 护理费:因工伤导致劳动者生活不能自理时,所需护理人员的费用。
4. 交通费:工伤治疗和康复期间的交通费用。
5. 住宿费:工伤治疗和康复期间的住宿费用。
6. 工伤津贴:从工伤发生之日起,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直至痊愈恢复工作能力期间,按照本人工资的标准发放。
7.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劳动者因工伤造成伤残等级的,按照伤残等级和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发放。
8.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:劳动者因工伤死亡的,按照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发放。
二、工伤认定后单位拖欠赔偿怎么办
如果工伤签字后单位拖欠赔偿,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催告:向用人单位发送书面催告,要求其限期支付赔偿。
2. 申请工伤仲裁: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工伤仲裁,由仲裁机构裁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。
3. 起诉: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。
三、工伤赔偿与离职关系
工伤赔偿与劳动者是否离职无关。劳动者即使在工伤认定后离职,用人单位仍应当按照规定支付赔偿。如果劳动者在工伤认定前离职,则可能无法享受工伤赔偿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,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,获取更专业的帮助。